水龙吟 · 和秦淮海

小窗月影东风,单衣伫立轻寒骤。闲门静掩,湘帘不卷,深宵时候。已隔经年,更添愁绪,问君曾有。料春光满眼,王孙草色,离离远,迷荒甃。
一曲杨枝别后。恰依稀、探春时又。客中何处,侬今生怕,为侬消瘦。飞燕雕梁,落花深巷,一般搔首。更天涯是处,流莺满院,说新和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龙吟·和秦淮海》是清代词人庄槭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背景与情感状态。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进行介绍:

  1. 创作背景:《水龙吟·和秦淮海》的创作年代为清代,其作者庄槭,字希祖,号中白,江苏丹徒人。此词可能是在与友人秦淮海的交往中所作,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 内容解读:《水龙吟》一词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夜里独自站在窗前,面对东风和月影,感受着冷冽的微寒。在这样的环境中,她静默地等待,询问朋友是否有过这样的孤独时刻。词中提到“王孙草色,离离远”,描绘出一种远离故土、漂泊他乡的情感状态。而“飞燕雕梁”则暗示了时光流逝,以及由此带来的哀愁和消瘦感。

  3. 艺术特色:庄槭作为一位杰出的词人,他的词作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在这首《水龙吟》中,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展现了复杂的情感纠葛和深刻的哲理思考。例如,“客中何处,侬今生怕,为侬消瘦”一句,不仅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关怀,也反映了自身的孤独与忧愁。

  4. 文化价值:作为清代的文学作品,《水龙吟·和秦淮海》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结晶,也是研究清代文人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的珍贵资料。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赏析,不仅能了解到清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氛围,还能深入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

《水龙吟 · 和秦淮海》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是研究清代文化和情感生活的宝贵文献。通过这首词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情感表达方式,同时也能体会到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