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友人吴山水仙王祠

巫史传芭进酒卮,长筵吹彻玉参差。
千年薶碧终难化,八月怒涛空尔为。
配以逋仙荐秋菊,从骖水伯闪朱旗。
江流不尽兴亡恨,抉眼苏台鹿上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友人吴山水仙王祠》是清代诗人袁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袁昶,字重黎,一字爽秋,浙江桐庐人。光绪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他讲求实学,不拘泥于常规,官至太常寺卿。因反对用义和团排外,被杀害后追复原职,谥忠节。他的诗歌作品有《浙西村丛刻》、《袁昶日记》等。

  2. 诗作原文
    巫史传芭进酒卮,长筵吹彻玉参差。
    千年薶碧终难化,八月怒涛空尔为。
    配以逋仙荐秋菊,从骖水伯闪朱旗。
    江流不尽兴亡恨,抉眼苏台鹿上时。

  3. 诗歌解析:这首诗描绘了吴山水仙王祠的景象,以及袁昶对吴山水仙的怀念之情。诗中“巫史传芭进酒卮,长筵吹彻玉参差”表达了祭祀仪式的庄严和神圣。而“千年薶碧终难化,八月怒涛空尔为”则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世事的变迁。诗中的“逋仙荐秋菊”和“水伯闪朱旗”则是对水仙王祠的想象,寄托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和友人吴山水仙王祠》不仅是袁昶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清代文化背景的一种反映。通过这首作品,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