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岸青山隔雾看。夕阳楼阁影回环。杜鹃声里一凭阑。
车水马龙巴子国,风帆沙鸟柘夫滩。只无人与话春寒。
浣溪纱·金碧峰晚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纱·金碧峰晚望》是清末近现代初陈匪石的作品。这首诗描写的是金碧峰在夕阳下的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作者简介:陈匪石,字小树,又号倦鹤,是清末近现代的一位文人。他出生于江宁,早年就读于尊经书院,并曾随张次珊学习词学。陈匪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他还是南社的成员之一,参与了该组织的多项活动。他的词作多有创新,不仅继承了传统诗词的韵味,还融入了新颖的元素,使得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诗歌原文:《浣溪纱·金碧峰晚望》中的描述“隔岸青山隔雾看。夕阳楼阁影回环。杜鹃声里一凭阑”描绘了一幅夕阳余晖下的画面。诗人通过这些生动的景物,构建了一个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环境,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自然之中。同时,诗中的“车水马龙巴子国,风帆沙鸟柘夫滩”则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另一种景象,反映了当时的交通和航海情况,增添了诗的历史深度和文化内涵。
艺术特色:在艺术处理上,此诗采用了白描手法,用最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远的意境。通过对夕阳、楼阁、杜鹃等元素的描绘,诗人不仅表现了自己的情感,更引发了读者对这些元素背后深层含义的思考。这种含蓄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特点。
社会意义: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它还承载着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清末民初时期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浣溪纱·金碧峰晚望》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自然风景诗,它还是一本历史的教科书。它让人们能够通过诗歌感受到过去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