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乐·壬午中秋无月

群玉山头,记桂子晚香,四天澄澈。片云遮断,知妒谁家圆月。耐孤冷、偷药姮娥,镇绣奁能启,翠管空设。梦回角枕,唳雁吟蛩凄切。
瞿塘寄踪久惯,有素秋万里,野烟遥接。多情许盟白水,教题红叶。倘鲛人、泪珠未竭。星采烂、寒生贝阙。目送去客,愁泊岸风利时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部乐·壬午中秋无月》是一首由近现代诗人陈匪石创作的诗作。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陈匪石的这首诗创作于清末,具体时间未明确标注,但其创作地点在清初时期。作为一位近现代诗人,陈匪石的创作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审美取向。
  2. 内容概述:《三部乐·壬午中秋无月》以中秋节为题材,通过描写群玉山的桂花香气、清澈的天空以及嫦娥的形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哀愁的夜晚画面。诗中还提到了月亮被云层遮掩的情景,以及嫦娥孤冷的形象,增添了几分悲凉的气氛。
  3. 艺术特色:陈匪石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元素和神话传说来表达情感。他的笔触细腻,善于捕捉自然景观中的微妙变化,并通过这些变化传达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他也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歌既具象又富有哲理性。
  4. 鉴赏价值:《三部乐·壬午中秋无月》不仅是一首描绘中秋之夜的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追求。
  5. 影响与评价:这首古诗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受到了后世学者和读者的高度评价。它不仅展示了陈匪石的诗歌才华,也为研究清代及近现代诗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部乐·壬午中秋无月》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热爱传统文化和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