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银花,千家火树,凤城今夕何年。玉宇高寒,举头又见婵娟。东皇漫道春如海,尽六街、风物凄然。最堪怜。酒满琼筵,人在愁边。
客中纵有闲歌舞,便消磨艳冶,都付樽前。佳节魂销,负他人月双圆。鱼龙曼衍长安好,庆良宵、梅影清妍。莫流连。急管繁弦,梦断情牵。
高阳台 · 凤城元夜寄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阳台·凤城元夜寄姊》是清代诗人陈家庆的一首词,创作于清朝嘉庆年间。这首词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宵节夜晚京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在异乡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陈家庆,字子寿,号南湖散人,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其诗作多有佳作流传。此词为其所写,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
作品原文:
十里银花,千家火树,凤城今夕何年。玉宇高寒,举头又见婵娟。东皇漫道春如海,尽六街、风物凄然。最堪怜。酒满琼筵,人在愁边。客中纵有闲歌舞,便消磨艳冶,都付樽前。佳节魂销,负他人月双圆。鱼龙曼衍长安好,庆良宵、梅影清妍。莫流连。急管繁弦,梦断情牵。
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者、荷杖者、入定于龛中者、荫树趺坐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论议者、袒跣曲拳、和南而前趋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蒲团、竹笠、茶奁、荷策、瓶钵、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猿猱错杂其间。
陈家庆的《高阳台·凤城元夜寄姊》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更是因其深刻的情感内涵和文化价值而被后人传颂。通过阅读和欣赏这首词,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日习俗与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