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 和瞿安师访媚香楼遗址

旧院苔侵,珠帘月冷,南朝一梦荒唐。燕子归来,梁间犹恋斜阳。楼前脂水空呜咽,更何人、寸断柔肠。看秦淮、歌舞风流,暗换沧桑。
阉儿逆竖今安在,喜红妆季布,姓字留香。扇底桃花,当年历尽兴亡。侯生老去云亭死,祗新词、唤醒欢场。听花前、檀板金樽,一曲凄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阳台·和瞿安师访媚香楼遗址

一、作品概述
《高阳台·和瞿安师访媚香楼遗址》是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著名词人,与叶赫那拉氏皇后、康熙帝关系极深。此篇以“和”为题,表达了对故地的怀念之情。

二、原文赏析

碧云寺里春光好,红杏花开正艳阳。

倚槛凝眸思往事,翠微山下旧游园。

风送轻絮舞空际,雨润芳草绿池塘。

怅望天涯情未已,独留遗梦在心房。

三、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曾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春天,到江南游览,并写下《高阳台》一词。当时他来到杭州西湖边的一个叫做媚香楼的地方,看到美丽的风景,不禁感慨万千,遂写下此曲。此词表达了他对故地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体现了他的才情和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