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馀春慢饯春

几日朱楼,东风如梦,数到销魂时候。香尘旧苑,粉本残山,谁省倚阑人瘦。犹是春前画廊,觅遍斜阳,翠僝红僽。问王孙归路,津亭笛罢,暮寒知否。
还念我、弹墨鸾襟,沾香鸳帕,渐渐风情非旧。伤高有泪,怨别何心,坐数落花偏久。听到千山杜鹃,芳梦醒初,清钟催后。纵空帘重卷,绿阴如许,怎禁回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惜馀春慢·饯春》是郭则沄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感慨与不舍。下面将详细介绍此作品:

  1. 作者简介:郭则沄(生卒年不详)是清代的一位词人,其生平和创作背景在现存资料中并不详尽。词作的风格通常被认为婉约,情感细腻,语言优美,具有一定的艺术成就。
  2. 词作原文:《惜馀春慢·饯春》是郭则沄的作品,词中描绘了春天即将离去的景象。“几日朱楼,东风如梦,数到销魂时候。”这几句展现了词人对春天逝去的深深留恋和不舍情绪。通过这些描写,词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美好回忆和情感体验。此外,“香尘旧苑,粉本残山”等句子进一步加深了对春天美景和历史遗迹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最后,“问王孙归路,津亭篴”一句则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离别后归途的期盼和关切,显示了他对友情的重视和珍惜。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词作本身,还通过字里行间传递给了读者。
  3. 词作风格:郭则沄的这首《惜馀春慢·饯春》整体上表现出了一种婉约、抒情的风格。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东风如梦”、“香尘旧苑”等,不仅增添了词的艺术性,也加深了作品的意境和深度。这些意象和象征使得整首词更加含蓄、富有内涵,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艺术眼光。
  4. 文化意义:这首词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它反映了清朝时期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和影响力。对于研究清代文学、诗词发展史以及中国文化史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郭则沄的《惜馀春慢·饯春》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古典文学作品。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