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 挽孟劬

招魂如隔重城,伤心翻雨吴鸿至。寒林日落,衰兰春谢,山河凄异。史稿沧桑,词名湖海,并时谁嗣。叹长安残劫,危枰未了,胡不忍,须臾俟。
早悟浮云身世。恋京尘、欲归无计。花阴醉盏,药烟病榻,看君憔悴。古调消沈,当歌万感,抚琴孤涕。更伤高愁眼,斜阳处处,是消春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龙吟·挽孟劬》是郭则沄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对亡者的哀悼与追忆。这首词不仅体现了作者深邃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介绍
  • 生平简介:郭则沄,一位在宋代有着重要影响的词人,他的词作在当时广受好评,并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 创作风格:郭则沄以豪放派的词风著称,其作品常常流露出一种激昂的爱国情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1. 作品原文
  • 招魂如隔重城,伤心翻雨吴鸿至。寒林日落,衰兰春谢,山河凄异。
  • 史稿沧桑,词名湖海,并时谁嗣。叹长安残劫,危枰未了,胡不
  1. 词中意境
  • 词的开篇通过描绘“招魂如隔重城”的景象,展现了亡者与生者的强烈情感距离和内心的哀伤。这种描述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深入体会到词人对亡者的深切思念。
  • “伤心翻雨吴鸿至”一句,则形象地表达了亡者离去后所引发的哀痛和失落感,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在面对生死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 “寒林日落,衰兰春谢,山河凄异”,这三句进一步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又美丽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生命的感慨。
  1. 艺术特色
  • 用典:作品中多次使用了古典诗词中的典故和词汇,这些典故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词的内容,也增强了词的表现力和深度。
  • 意象:词中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如“招魂”、“翻雨”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词人的深情和哀愁。
  • 情感表达:整首词充满了对亡者的怀念和哀悼之情,通过对亡者和生者的情感交织,传达了作者对于生命无常和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1. 历史背景
  • 宋代文化氛围:宋代是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们通过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 社会动荡:南宋时期,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社会动荡不安,这也反映在文学作品中。
  • 个人经历:郭则沄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其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社会责任感,这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1. 文化意义
  • 历史见证:《水龙吟·挽孟劬》不仅是郭则沄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宋代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宋代文化、社会历史以及个人情感的重要文献。
  • 文学价值:该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宋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审美教育:通过对《水龙吟·挽孟劬》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宋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水龙吟·挽孟劬》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学价值的词作,也是宋代文化的宝贵遗产。它通过对亡者的回忆与哀悼,展示了词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观念。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也能从中汲取到对人生、对历史、对自然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