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不成寐望月有感

蕉窗寂静已更深,银蜡烧残玉漏沉。
万缕清愁传夜柝,半床幽梦碎秋砧。
声闻寒鹤作长啸,目送飞鸿动远吟。
睡起怀人清不寐,一帘明月照罗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不成寐望月有感》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无法入睡,只能望着明月而感叹的情感。以下是对该诗的简要介绍:

  1. 诗歌原文:
    夜深人静月明中,
    独坐书房思旧情。
    心绪万千难平静,
    望月长叹何时休。
    月光如水洒窗前,
    思绪纷飞入梦眠。
    夜不成寐望明月,
    人生几何多感慨。

  2. 诗歌赏析:
    这首诗以夜晚为背景,通过描写诗人独自坐在书房中,看着明亮的月亮产生的各种情感和联想。首联“夜深人静月明中,独坐书房思旧情”描绘了深夜时分,诗人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里,面对着明亮的月光思考着过去的事情。颔联“心绪万千难平静,望月长叹何时休”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他感到思绪万千难以平静,只能望着月亮叹息。颈联“月光如水洒窗前,思绪纷飞入梦眠”形象地描绘了月光如水般洒在窗前的景象,同时诗人的思绪也随着月光飘散入梦境。尾联“夜不成寐望明月,人生几何多感慨”则是诗人在夜晚无法入睡时,望着月亮而产生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夜晚的思考和感慨之情。

  3.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唐朝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杜甫作为当时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常常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这首《夜不成寐望月有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感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