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窗寂静已更深,银蜡烧残玉漏沉。
万缕清愁传夜柝,半床幽梦碎秋砧。
声闻寒鹤作长啸,目送飞鸿动远吟。
睡起怀人清不寐,一帘明月照罗衾。
夜不成寐望月有感
蕉窗寂静已更深,银蜡烧残玉漏沉。
万缕清愁传夜柝,半床幽梦碎秋砧。
声闻寒鹤作长啸,目送飞鸿动远吟。
睡起怀人清不寐,一帘明月照罗衾。
【注释】
- 蕉窗:用蕉叶做的窗户,借指深闺内室。
- 银蜡:白色的蜡烛。
- 玉漏:古代计时器,以玉制的漏壶滴水计时,故称玉漏。
- 清愁:忧愁。
- 万缕清愁:形容忧愁如万缕丝一般,无法排解。
- 夜柝(tuò):夜间巡逻打更的声音。
- 秋砧(zhīn):古代的一种乐器,用来敲击,表示哀怨之声。
- 寒鹤(gē):冷天的鹤,引申为凄凉的鸟。
- 长啸(xiào):大声的呼唤。
- 飞鸿:大雁。
- 远吟:远处传来的吟咏声。
- 清不寐:深夜不能入睡。
- 罗衾(qīn):用丝织品制成的褥子。
- 明月:明亮的月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夜晚时分因思念家乡而无法入睡,看到窗外的月亮而有所感慨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句“蕉窗寂静已更深”,描绘了深秋时节,夜晚的寂静与深沉。紧接着,“银蜡烧残玉漏沉”两句写到了时间流逝,蜡烛已燃尽,玉漏声渐停,营造出一种宁静却略带寂寥的氛围。
“万缕清愁传夜柝”,通过夜柝的响声,诗人传递出内心的无尽愁绪。这种愁绪如同万缕线一样,无法解开,令人感到压抑。
“秋砧”、“寒鹤长啸”等意象的使用,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凄凉。秋天的砧声,寒天的鹤鸣,都成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形式。
“飞鸿动远吟”,则通过飞鸿的动态描写,暗示诗人心中的远思。飞鸿虽远,但其鸣声仍在耳畔回荡,使得诗人的思绪更加悠长。
最后一句“清不寐,一帘明月照罗衾”,则是诗人在失眠状态下,看到明月而引起的联想。明月映入罗衾,照亮了诗人的心事,也映照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迷茫。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传达了诗人深夜无法入睡、思念远方亲人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