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灯掩映夜凉时。红褪海棠枝。残蛩四壁寒声咽,听声声、说尽相思。十二阑干秋老,满林黄叶离披。
年来雁影渐分飞。白发日依依。故乡莫虑烟波阔,梦魂儿、携手同归。霜冷鸿啼云外,一钩月浸窗西。
风入松 · 寄淑贞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风入松 · 寄淑贞姊》是清代诗人陆茜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深切的思念和孤独的情绪。这首诗作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还因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而被后人传颂。
陆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篝灯映衬下的秋凉时分,红色的海棠花瓣逐渐褪去,只剩下凋零的景象。这种景象不仅是对自然美的描绘,也隐喻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残存的蟋蟀声在寂静的环境中显得尤为突出,它象征着主人公无尽的孤独与寂寞。
陆茜通过对“十二阑干秋老”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这里的“秋老”,不仅指的是秋天的自然变化,也可能暗示着主人公对逝去青春或美好时光的感慨。满林落叶的黄叶离披,更添几分萧瑟之感,反映出一种无法抗拒的生命凋零。
陆茜在诗中提及“年来雁影渐分飞”,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更是对分离之情的抒发。古代诗歌中的离别场景常常以雁南飞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与牵挂。而“白发日依依”,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对个体的影响,以及因年岁增长而带来的无奈与悲怆。
诗的结尾部分“故乡莫虑烟波阔,梦魂儿、携手同归”,展现了主人公对于家乡的眷恋以及对重逢的渴望。这种情感的表达虽带有一丝幻想的色彩,但更多的是对现实无奈的寄托,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与生活状态。
《风入松 · 寄淑贞姊》不仅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情的语言感动了无数读者,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文学形象——陆茜及其时代背景下的个人情感世界。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