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柘影重重,人烽往日同。
饧箫欢稚子,社酒醉村翁。
牧笛斜阳外,书声流水中。
三年前屈指,此景遍江东。
昆山道中偶见乡村有未被蹂躏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昆山道中偶见乡村有未被蹂躏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朱自清在这篇散文中描述了他于1937年春天在苏州、无锡一带的农村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和农民生活的深厚感情。
朱自清以细腻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宁静的乡村画面:绿意盎然的田野、悠闲吃草的牛儿、悠然自得的农人、古朴的小桥流水……这些景象让朱自清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然而,随着战争的临近,这些美丽的乡村开始受到侵扰。
文章中,朱自清特别提到了昆山道中的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村民依然过着简单而平静的生活。他感慨地说:“我在这里遇见了一个农家,他的屋后种着一片豆地,田里长满了嫩苗,绿油油的,像给大地抹上一层鲜亮的绿色。小溪从村边流过,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朱自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破坏的痛惜之情溢于言表。他感叹道:“我们中国的土地是丰饶的,我们的农民也是勤劳的。可是现在,他们的生活却受到了极大的困扰和影响。战争让他们失去了往日的安宁,让他们的生活变得艰难起来。”
《昆山道中偶见乡村有未被蹂躏者》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色和农耕生活的散文,更是一篇充满深情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和平时代的农村风貌,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和农民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