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舟过塘栖普宁寺访豁堂上人

古殿檐铃夜语闻,当筵花雨自纷纷。
叶稀桑坞蚕登箔,箨满筠溪笋拂云。
退院只应拈柏子,薄游初拟访桐君。
津头欲别还流恋,一瓣名香再拜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夜舟过塘栖普宁寺访豁堂上人》是中国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雨夜中乘船经过塘栖、普宁寺,并拜访豁堂上人的所见所感。

文章开篇即点出天气的阴郁以及雨夜的氛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深沉的意境,为后文的探访做了铺垫。接着描述作者在舟中小憩时看到的景象,如“山色有无中”、“云生水际”等,都是典型的自然景物描写,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上的触动。

文章重点在于对豁堂上人的描绘,苏轼通过直接对话的方式,展现了豁堂上人的智慧与豁达性格。他的言谈举止、态度风貌都让人印象深刻,同时也反映了佛教禅宗的精神境界。苏轼通过这次探访,不仅领略到了豁堂上人的风采,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这种体验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雨夜舟过塘栖普宁寺访豁堂上人》不仅展示了苏轼高超的写作技巧,也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活阅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入刻画,使得这篇短文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