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殿檐铃夜语闻,当筵花雨自纷纷。
叶稀桑坞蚕登箔,箨满筠溪笋拂云。
退院只应拈柏子,薄游初拟访桐君。
津头欲别还流恋,一瓣名香再拜焚。

【诗句注释】

古殿檐铃夜语闻,当筵花雨自纷纷。古殿:古庙。檐铃:檐下的挂铃。当筵:在宴会中。花雨:指落花。纷纷:纷纷飘舞的样子。

叶稀桑坞蚕登箔,箨满筠溪笋拂云。叶稀桑坞:桑林稀疏,蚕农已将蚕上山。蚕登箔:用竹箔覆盖蚕。箨(tuò),竹笋外皮。筠溪:水名,源出浙江省新昌县西北。笋拂云:竹笋高高挺立。

退院只应拈柏子,薄游初拟访桐君。退院:退隐的僧人。柏子:柏籽或柏脂,可入药。薄游:短暂的游览。桐君:地名。

津头欲别还流恋,一瓣名香再拜焚。津头:渡口。一瓣名香:表示敬意和感激。再拜:再次行礼致敬。

【译文】

夜晚,我乘船经过塘栖普宁寺探访豁堂上人,只见寺庙里古殿檐下挂着的铃声随风作响,仿佛是有人在轻声说话。我在宴会上看到飘落的花瓣像雨一样纷纷扬扬。

桑林稀疏,蚕农们已经将蚕上山;竹笋高高挺立,好像要拂动天上的白云。我退隐后应该捻取柏子的清香,短暂地游览后打算去拜访桐君。

在渡口即将离别时,我心中却依依不舍,再次向豁堂上人献上敬意,焚烧了一枝名贵的香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赏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雨夜乘舟经过塘栖普宁寺,探访了豁堂上人的情景。首句“古殿檐铃夜语闻”,描绘了宁静而古老的寺庙夜晚的景象,檐下挂满了铃铛,随风摇曳发出清脆的铃声,让人感到宁静而神秘。第二句“当筵花雨自纷纷”,则是描绘了宴会中的花雨景象,花朵如同被雨水洒落一般纷纷扬扬,给人一种浪漫的感觉。第三句“叶稀桑坞蚕登箔”,则描绘了桑林稀疏的景象,蚕农们已经开始将蚕上山,预示着春耕的开始。第四句“箨满筠溪笋拂云”,则是描绘了竹笋生长的景象,笋尖高高挺立,好像要拂动天空的白云。这些生动的景象都为诗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最后两句“退院只应拈柏子,薄游初拟访桐君”,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豁堂上人的喜爱和敬仰之情。诗人想要退隐后捻取柏子的清香,并短暂地游览一下后打算去拜访桐君。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欣赏,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豁堂上人的敬仰之情。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豁堂上人的敬仰之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他对豁堂上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