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 秋夜同外合江楼望新月

高楼西畔平栏北,天净如波。云薄如罗。白鹤峰前光几多。
一钩乍乍寒于水,鬟正修螺。江又浮鹅。只此秋容无奈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采桑子 · 秋夜同外合江楼望新月》是南宋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作于淳熙十六年(1189)中秋,当时辛弃疾正因受谗而被免职闲居上饶期间。

全词如下: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木兰花慢》。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轮自转,顽云不敧,弹泪别挥毫。  
又何妨吟哦,清阴渐转为凉露,秋声先动南枝?  
却笑东风从此,几番吹梦,不管梦容易堕。  

这首词以“赋《天问》”的形式创作,借咏叹月亮的变化来表达作者的思绪和情感。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明月、长风等,通过对比天上和人间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此外,词中还融入了一些哲学思考,如“长风浩浩送中秋”,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整体而言,这首词展现了辛弃疾豪放洒脱的个性以及深厚的文学功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