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西畔平栏北,天净如波。云薄如罗。白鹤峰前光几多。
一钩乍乍寒于水,鬟正修螺。江又浮鹅。只此秋容无奈何。
采桑子·秋夜同外合江楼望新月
高楼西畔平栏北,天净如波。云薄如罗。白鹤峰前光几多。
一钩乍乍寒于水,鬟正修螺。江又浮鹅。只此秋容无奈何。
注释:
- 高楼西畔平栏北:描述一座高楼在西边,靠近平栏的北侧。
- 天净如波:天空清澈,如同流动的水波。
- 云薄如罗:云层轻薄如同罗网。
- 白鹤峰前光几多:指站在白鹤峰前,可以看到的光亮有多少。
- 一钩乍乍寒于水:月亮刚刚升起,其光芒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寒冷地照在水面上。
- 鬟正修螺:指女子的头发梳成髻,形状像螺壳。
- 江又浮鹅:指江面上漂浮着像鹅一样的物体。
- 只此秋容无奈何:只有这秋天的景色,让人无可奈何。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诗人在秋夜与友人同登高楼远眺,欣赏明月美景的场景。全篇以景起兴,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生动传神。
首句写登高所见之景。“高楼西畔”四字交代了位置,“平栏北”三字点明了方位。“天净如波”一句,描写夜空中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的天宇,如同波涛一般明亮。“云薄如罗”则是形容云层轻薄透明,如同丝织的罗网一般。“白鹤峰前光几多”则是说站在白鹤峰前,可以看见的光亮有多重。这些描写都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
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夜中的美景。“一钩乍乍寒于水”形象地描绘了月亮初升时的光芒,犹如初升的朝阳一般,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这里的“寒”字,既表现了月光的清冷,也暗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鬟正修螺”则通过女子头发的形状来形象化地描绘出月亮的形状,增加了诗意和美感。
第三句是整首词的关键所在。它通过对“江又浮鹅”这一景象的描述,引出了最后一句的感慨。“只此秋容无奈何”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景色的无奈之情。在这里,“只此秋容”指的是眼前的秋夜美景,而“无奈何”则表达了诗人对此美景无法挽留、无法改变的心情。这种心情既有无奈,也有感慨。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描绘出了秋夜中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心境。同时,它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