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庭人立花如雾。栏杆红上罗衣素。待月月何迟。薄帘初卷时。
几回烦未语。蝙蝠来迟去。夜已二更残。碧云阶下寒。
菩萨蛮 · 夜坐待月不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菩萨蛮·夜坐待月不至》是一首清代的词,由陶淑创作,表达了词人等待月亮升起而未能如愿的幽怨和孤独之情。
《菩萨蛮·夜坐待月不至》以“夜坐待月不至”为题,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独自一人静坐,期望着月亮的出现,却始终未能如愿的心境。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落寞。词中的“花如雾”、“罗衣素”等意象,形象地勾勒出了夜色中朦胧的花影和柔和的月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词中“待月月何迟”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期待,同时也透露出他内心的焦急。紧接着,“薄帘初卷时”描绘了一个场景:薄帘轻轻被掀起一角,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诗人的不安。而“几回烦未语”则揭示了诗人的内心矛盾,他既渴望与人交流以排解寂寞,又不愿打破这份宁静。这种情感的矛盾体现了人在寂静中的心理状态,既有对外界的渴望,又有对孤独的无奈。
词尾部分,“蝙蝠来迟去”和“夜已二更残”进一步衬托了夜深人静的情景以及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叹。这里的“蝙蝠”象征着黑暗,暗示了夜色的深沉和寒冷。同时,“二更残”表明时间已接近深夜,进一步强调了夜的漫长和清冷。最后,“碧云阶下寒”以景结情,用“碧云阶”这一意象收束全词,不仅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也渲染了夜晚的凄清气氛。
《菩萨蛮·夜坐待月不至》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也是清代文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写照。词中的自然景象、人物心理及其文化背景都值得深入探讨,通过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