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台土屋落成

客至休嫌屋打头,拮据夏屋等绸缪。
材从雪窖枯余得,土是龙堆劫后留。
岂有板升遗属国,何来蜗角峙蛮陬。
穷荒野处由来惯,瀚海应惊见蜃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军台土屋落成》是陈法的一首诗,描述了内蒙戍守十六军台的条件极为艰苦,但诗人处之泰然,对军台的落成表达了喜悦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相关介绍:

  1. 作者简介:陈法,清代诗人,其诗歌作品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著称,其《军台土屋落成》便是其中之一,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国家边疆戍守将士的深切关怀。
  2. 原文内容:《军台土屋落成》是陈法的一首七言律诗,全文如下:客至休嫌屋打头,拮据夏屋等绸缪。材从雪窖枯余得,土是龙堆劫后留。岂有板升遗属国,何来蜗角峙蛮陬。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诗人不仅描述了军台的地理位置和戍守环境,还表达了对将士们坚守边疆、保家卫国的崇高敬意。
  3. 赏析鉴赏:陈法在《军台土屋落成》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比喻,如“客至休嫌屋打头”中的“屋”,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一种象征,暗喻边疆生活的艰辛和寂寞。而“拮据夏屋等绸缪”则描绘了士兵们为了生活而努力维持的状态,反映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细节的描写,不仅使诗歌充满了情感色彩,也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戍边将士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此外,诗歌中的“岂有板升遗属国,何来蜗角峙蛮陬”等句子,更是通过对古代地名的巧妙运用,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文化深度。

《军台土屋落成》不仅展现了陈法深邃的思想情怀和卓越的艺术才华,也是了解清代边疆戍守将士生活的宝贵资料。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