眠。愁病昏昏过伏天。秋又到,还是厌闻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眠。愁病昏昏过伏天。秋又到,还是厌闻蝉。
《十六字令·病耳遣闷》是一首由清代诗人陈尔士所作,表达了作者对疾病缠身的愁苦和对秋天蝉鸣的厌恶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作者简介:陈尔士,字炜卿,浙江馀杭人,员外郎绍翔之女、嘉兴给事中钱仪吉室。陈尔士有《听松楼稿》,其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
诗词原文:眠。愁病昏昏过伏天。秋又到,还是厌闻蝉。
诗词鉴赏:陈尔士在这首诗中,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了他对疾病带来的困扰与对秋天蝉鸣的厌恶之情。“眠”字起头,暗示了作者因病卧床,身体疲惫但仍旧坚持写作。“愁病昏昏过伏天”表达了他因疾病而感到的沉重心情和日复一日的不适感。“秋又到,还是厌闻蝉”则展现了一种季节更替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期待秋天的到来,却又因为疾病的困扰而对蝉鸣感到厌烦。
通过对《十六字令·病耳遣闷》的深入理解,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个人情感,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变化。这不仅是一首简单的诗词作品,更是一份跨越时空的精神遗产,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