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冬闺

闲坐房栊看日斜。帘风阵阵峭寒加。自携金鸭款梅花。
冻水一方休洗砚,轻烟几缕任煎茶。锦书无奈忆天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沙·冬闺》是清代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学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词:

  1. 作者介绍
  • 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他是一位早慧的幼童,被称为“神童”。康熙十八年(1679年)应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他的词作以婉约为主,兼有豪放的风格;尤长于词及骈体,作品有《迦陵文集》《迦陵词》《湖海楼诗集》等。
  1. 词作原文
    绮疏六扇掩玻璃,花影罘罳漾衵衣。
    学绾翻荷新样髻,日将西。
    有恨篝前银鸭睡,无情筝上钿蝉啼。
    独对水仙花絮语,太凄迷。

  2. 词作解析

  • 意境描绘: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闺房的景象和女子的心情。“绮疏六扇掩玻璃”,形容屋内精美的装饰与窗户的通透,“花影罘罳漾衵衣”则展现了女子穿着华美的衣物,在花影中摇曳生姿。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女性的优雅,也透露出一种幽寂的氛围。
  • 情感表达:“学绾翻荷新样髻,日将西。”反映了女子对于时间的流逝感到无奈和哀愁,“有恨篝前银鸭睡,无情筝上钿蝉啼”则表达了她在孤独中的寂寞和悲伤。这些句子都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她的情感波动。
  • 自然描写:词中的“独对水仙花絮语,太凄迷”更是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通过描写花絮的飘散,传达出女子内心的哀伤和无助。
  1. 文化背景
  • 历史背景:陈维崧生活在清朝初期,这是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他的作品受到了当时文化的熏陶,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 地域文化:江南地区历来文风鼎盛,陈维崧作为江苏宜兴人,深受家乡文化影响,其词作既有北方的豪迈也有南方的温婉。

这首《浣溪沙·冬闺》不仅是陈维崧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词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典诗词的美妙,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