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高村张逊庵

九间茅屋占高村,十里溪云水到门。
晴雨机关渔父熟,桑麻经济老农尊。
竹窗绿照蟾蜍砚,花径红开鹦鹉樽。
幽兴寻常休浪掷,风尘京洛马头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高村张逊庵》的诗画之美与哲理之思

陈梓,这位来自浙江馀姚的诗人,在雍正年间以孝廉方正的身份被举荐,然而未能就任。他不仅工书善诗词,而且对金石彝器有着独到的认识和鉴赏力。晚年时,他在临山聚徒讲学,生活简朴却充满智慧。

《寄高村张逊庵》是陈梓的一首七言律诗,其内容主要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高村生活图景。诗中“九间茅屋占高村”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十里溪云水到门”则传达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晴雨机关渔父熟,桑麻经济老农尊”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以及传统农耕文化的尊崇。

陈梓的诗歌语言精炼而富有画面感。如“竹窗绿照蟾蜍砚,花径红开鹦鹉樽”,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超然。这种通过自然景观抒发情感的方式,让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哲思。此外,诗中的用词选择也非常讲究,如“晴雨机关渔父熟”,这里的“机关”不仅指自然界的变化,也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与变化;“桑麻经济老农尊”,则强调了勤劳与智慧在传统文化中的崇高地位。

《寄高村张逊庵》不仅是对一个乡村生活的描绘,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传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哲理思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