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梓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雪景之美。 次雪渔雪春坞看李花韵: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描述了山人(即诗人)在雪中的景色。山人前身李谪仙,珊珊杂佩来尘寰。幻形化作千树白,皎皎玉立春风前。 注释:山人,这里指诗人自己。李谪仙,李白曾被封为翰林,所以称诗人为“李谪仙”。珊珊,形容佩玉的声音。杂佩,各种首饰。尘寰,指人间。幻形,变幻的身姿。千树白,形容雪的颜色像白色的树林。皎皎,明亮的样子。玉立
【译文】 一壶酒歌和周纪善是修韵首句仍原诗,不换字 一壶之酒三四客,满盏空清十月白。人生知足随处可,爱此当窗新竹色。 古往今来谁短长,荣枯得失宁有常。起望前村数株树,片帆迢迢隔南浦,尽是征人离别路。 吴趋越绝总流寓,毕竟家乡在何处。酒虽少,君莫悲。 诗虽多,奚以为。尊前有榻即高眠,杜鹃休劝不如归。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1237年(宋理宗绍定四年)春末夏初所作。诗人与友人同游山中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离别雪渔后,在旅途中的情景。 秧畦水浅飞双鹭(秧畦:指农田的田埂上): 秧畦是农田的田埂,水浅则意味着水位不高,所以有双鹭在此飞翔。 兰桨去经桃叶渡(兰桨:用兰花装饰的船只,这里指船;桃叶渡:地名,可能是诗人要去的地方): 兰桨是船上用来划水的器具,桃叶渡则是诗人要经过的一个地名。 回头枨别四门云(枨:同“层”,形容云层): 回头是指回顾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霁旭破薄雾” : 晴朗的早晨,天空中初升的太阳驱散了薄雾。 2. “短棹缘疏林” : 短小的船桨在稀疏的树林中划过。 3. “十里冰胶舟” : 船只行驶了十里,船身如同被冰胶固定。 4. “泊岸闻青禽” : 抵达岸边,听到远处传来的清脆鸟鸣。 5. “老梅我素交” : 这株老梅是我以前就认识的朋友。 6. “隔岁重追寻” : 时隔多年,再次拜访老朋友。 7.
诗句逐句释义 1. 夏盖湖:指的是某个湖泊或者地区,可能与“夏”字有关联。这里的“盖”可能指的是覆盖或覆盖之意。 2. 当年停盖此婆娑:指过去的某个时代,在这片区域曾经有过繁华和繁盛的景象,就像树木摇曳一样。 3. 障海孤峰翠结螺:形容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美丽,像大海一样壮阔,而山峰则如同翡翠般珍贵。 4. 南朔东西波浪急:描述的是地理位置上的差异和自然现象的多样性。 5. 辛壬癸甲别离多
【译文】 不相信周平王东迁后百战余生的传说,他的庙貌巍峨高踞于精庐之上。破除文武之业千年,成就了《春秋》这部典籍。岂有《小弁》之诗伤嫡庶?空闻《扬水》之歌怨兵车。至今濒海遗民泪洒故墟,禾黍离离洒满故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参观周平王庙时写下的。周平王是西周的最后一任君主,他因避犬戎(当时称为“大戎”)之难而迁都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东周”。 首联“不信东迁百战余
【注释】: 次蒋檐斯韵寄白下沈景范 东风已送梅花去,羌笛何劳向天诉。山阳有客逐江云,诗瓢却傍金陵住。 金陵酒贱愁易消,春深不作怀春句。莫愁湖上听吴歌,月子湾湾挂杨树。 有情那得不思家?登楼应诵《归田赋》。三月杨花扑地飞,马头认取来时路。 吴蚕上箔麦登场,待尔田家醉眠处。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友人沈景范而作,以梅花、春风、酒、杨花等意象抒发了诗人的乡愁和归思之情。首四句写景抒情
【注释】 ①宿次:旅途中投宿。次,通“憩”,停留的意思。 ②五载余:指从诗人离开山翁家已经五年有余。 ③狂奴:豪爽的少年。 ④井田封建图:井田制度,即古代一种土地分封制度。井田制下,田地划为9个纵横交错的方块,中间是公田,四周是私田,每个方块由8户人家耕种,每户按人口多少占有一定面积的私田。封建制即封建制,古代中国的一种政治制度,指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建立的政治组织和国家制度,包括宗法制度
寄高村张逊庵 九间茅屋占高村,十里溪云水到门。 晴雨机关渔父熟,桑麻经济老农尊。 竹窗绿照蟾蜍砚,花径红开鹦鹉樽。 幽兴寻常休浪掷,风尘京洛马头昏。 译文: 寄给高村的张逊庵朋友 我住在九间茅草屋里,位于高高的村庄,门前流淌着清澈的溪水。 晴天时,风雨的节气变化对渔夫来说十分熟悉;雨季时,农田里的劳作对老农来说至关重要。 竹窗映照着绿色的月光,仿佛照着我的蟾蜍砚台,花径上红色的花朵盛开
诗句释义 1 “积阴镫下焰” - 描述在一个昏暗的房间中,蜡烛的火焰映照着周围。 2. “独坐冷添衣” - 表示独自一人坐着,感觉到寒冷,因此增加了衣物。 3. “江阔书难度” - 表示在广阔的江面上书写变得困难。 4. “峰高梦不归” - 表示在高山之巅难以返回梦境。 5. “耳听寒食近” - 表示听到寒食节即将到来的消息。 6. “发为故园稀” - 表示因思乡之情而头发稀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