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洪都

击鼓莫击少卿鼓,拭剑莫用南昌土。蛇不成龙虎变鼠,猰貐大笑天公苦。
马腾腾,旗翻翻。营后户,失前门。矢折镞,车败辕。南昌城头髑髅哭,鸺鹠夜夜啼人屋,乌鸢公然食人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悲洪都》是清代诗人陈瑚创作的一首古体诗。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陈瑚,字言夏,号确庵、无闷道人或七十二潭渔父,生于明末清初的江南太仓。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在天文、河渠、兵农等实学方面造诣颇深。明亡后,陈瑚放弃了仕途生涯,选择隐居于昆山蔚村,并吸引了众多门生弟子。他的一生虽然坎坷,但依然保持着文学创作的热情,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2. 作品原文:《悲洪都》原文如下: 击鼓莫击少卿鼓,拭剑莫用南昌土。蛇不成龙虎变鼠,猰貐大笑天公苦。马腾腾,旗翻翻。营后户,失前门。矢折镞,车败辕。南昌城头髑髅哭,鸺鹠夜夜啼人屋,乌鸢公然食人肉。

  3. 作品鉴赏:这首诗通过对南昌城破后的惨状进行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战乱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蛇不成龙虎变鼠”象征着混乱和衰败,“猰貐大笑天公苦”则揭示了命运的无常和人们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有力,情感深沉而真挚,堪称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4. 文学价值:陈瑚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再现,更是对人性、社会和历史的深刻反思。通过艺术的形式传达出作者对于和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向往。

  5. 后世影响:尽管时间久远,《悲洪都》仍然被后世学者和读者所推崇,被视为研究明末清初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悲洪都》不仅是陈瑚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使之成为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