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过荥泽山下

夹路阴垂柳线长,流莺送客出山庄。
惜无好梦留春住,愧有闲云笑我忙。
斜日渐描人影瘦,落花轻衬马蹄香。
回头欲认停车处,谷口烟横暮色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暮过荥泽山下》是明代诗人陈以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天傍晚的景色,还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陈以豫(约1460年—1530年)字仲实,号青溪,明代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他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与祝允明、唐寅并称“江南三才子”。
  1. 诗歌原文
    夹路阴垂柳线长,流莺送客出山庄。
    惜无好梦留春住,愧有閒云笑我忙。
    斜日渐描人影瘦,落花轻衬马蹄香。
    回头欲认停车处,谷口烟横暮色苍。

  2. 诗歌赏析

  • 描写自然景观:诗中描述了荥泽山下的自然风光,如“夹路阴垂柳线长”,“流莺送客出山庄”,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春日景象。
  • 表达情感体验:诗人通过对春光的留恋以及对美好时光无法留住的自我批评,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使用比喻手法:“斜日渐描人影瘦”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夕阳的光影比作在不断消瘦的人,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 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整首诗歌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春暮过荥泽山下》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山水诗,它还是作者内心世界和哲学思考的反映。在欣赏这首诗时,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深刻领悟和对于美好春光的无限珍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典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