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以豫
【注释】 庚子: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是年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起义。拳匪之变是指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回南:指返回南方。海道不通,过山东宿泰山下,与公坦从弟挑灯感咏。匡床,指用竹篾编成的床。江南:指南方地区。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归途中,由北回南。首联写在山东宿泰山下,停息车驾,停车茅屋小居,小于庵,倦倒匡床睡易酣,表达了旅途劳顿的辛苦。颔联写羁旅之夜,一样疏灯,一样孤独
和吴少尹醉亭原韵 忆秋风莼鲈乡,约归期同君行 壮岁事业未能展,依人自信非英雄 梁苑为客游苦多,江村愿作钓翁游 故山遥数千里外,夕阳中不堪回首 注释与赏析: 注释 1. “莼鲈乡味忆秋风”:回忆起故乡的莼菜和鲈鱼的美味,心中充满了对秋天的思念。 2. “君约归期与我同”:你约定的归期与我共享。 3. “壮岁未能成事业”:虽然年纪尚轻但尚未能有所作为。 4. “依人自信不英雄”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乱世中的感慨和无奈。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1. 阅尽沧桑两鬓皤(pó):历经世事变迁,两鬓斑白。沧桑,泛指世间变迁。颔联:佯狂欲效接舆歌。 译文:我经历了无数的世事变迁,两鬓已斑白。我假装疯狂,想效仿接舆那样高歌。接舆,春秋时期楚国隐士,曾因不满于朝政腐败而隐居山林。 2. 时逢乱世功名贱:当时正值国家动乱,功名显得微不足道。颔联
【注释】 五尺湘帘卷未齐:五尺宽的湘帘还没有完全铺开。湘帘,指湘绣的窗帘。 抛书人倦日初西:扔下书本、懒得再读书的人,正对着西方的太阳慢慢睡去。 朦胧正作思乡梦:模糊不清地正在做一个思乡的梦。 何处流莺不住啼:不知什么地方的黄莺在不停地鸣叫。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首句写诗人午睡的情景:湘帘尚未铺开,但诗人已经沉沉入睡。第二句写午睡后,诗人醒来时的感受;他扔下书本,懒得再去读书了
【注释】 梦醒闻鸡:指梦中听到报晓的鸡声。万籁沈沈户不开,一帘花影月分来。——万籁无声,户不开门。一帘花影,月光透过窗纱照在花影上,形成斑驳的影子。——万籁,形容静寂的境界;沈沈,深沉的样子;户不开门,形容深夜。一帘花影,帘子上的花影映在窗上。——花影、月,都是诗人所见景物。 鸡声且莫勤催晓,恐有辽西梦未回。——鸡声,指公鸡啼叫的声音。且莫,暂且的意思,不要。——辽西,指边塞地区。——梦未回
译文: 买得村醪醉欲狂,东风吹袂不知凉。 落花一路无人扫,赢得归来屐齿香。 注释: 1. 买得:买到。 2. 村醪:乡村酿的酒。 3. 醉欲狂:喝醉了,想要发狂。 4. 东风:春天的风,这里指暖春或初春的风。 5. 落花:飘落的花瓣。 6. 无人扫:没有人清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醉汉在春天里漫步的景象。他买的是乡村酿的酒,喝得醉醺醺的样子,想要发狂。但是春风温暖,吹动他的衣袖
夜凉如水拥衾眠,吟得新诗懒上笺。 帘外风多疑有雨,替花愁到五更天。 注释:夜晚的气温凉爽如同流水般,我依偎着被子入睡,但吟诵出新诗后却感到懒惰而不想写在纸上。窗外的风声增多,怀疑会有雨,担心花朵会因我的忧虑而受到摧残,以至于担忧到深夜。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寒冷的夜晚里因为吟诵新诗而无法入眠,直到五更天才感到困倦,最后睡去。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投入。同时
【注释】: 吴醉亭:作者的朋友。嵇康:东晋人,以不拘礼法著称,有“嵇阮”之称。陶令:指东汉时的陶渊明,他曾任太守但不久就辞官归隐田园。 君能知我应规我:你能理解我,我应该劝勉你。才本低人敢傲人:才能不高的人,怎敢傲慢自大呢?玉壶春:《楚辞·招隐士》中有“桂酒一斗兮河伯为寿,若出必以玉壶。筵设澄水兮目烂乎姑射之山”,这里的“玉壶”是指美酒。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作
夕阳芳草古邮亭,十载京华路几经。 良夜正当秋月白,离情遥指远山青。 译文: 我站在夕阳下的芳草邮亭,已经十年没有回到京城了。这十年里,我一直在京城的道路上奔波。 在这美好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满了整个秋天。然而,我的心情却像远山一样忧郁。 文章是我的知己,离别让我感到难过。世俗的困扰让人无法自由。如果可以乘风而行就好了,但我担心自己的鬓角已经斑白,岁月不饶人。 注释: (1) 夕日:落日。芳草
【赏析】 《宁城除夕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这两首诗,写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年)除夕之夜。诗人在这首诗里,以自己的身世和感受为出发点,抒发了对人生、社会的种种感慨。第一首的标题是“饮罢屠苏酒”,屠苏是古代的一种酒名,饮之可以避邪。第二首的标题是“百事了无成”。诗中用了许多典故和成语,如“蹉跎”“贫贱”等,但并不难懂。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由七个字组成。这四个字一韵,读起来十分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