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尽沧桑两鬓皤,佯狂欲效接舆歌。
时逢乱世功名贱,人到中年感慨多。
山草昔曾经雨露,海疆今未息风波。
小民已觉流离苦,况值凶荒更奈何。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乱世中的感慨和无奈。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阅尽沧桑两鬓皤(pó):历经世事变迁,两鬓斑白。沧桑,泛指世间变迁。颔联:佯狂欲效接舆歌。
译文:我经历了无数的世事变迁,两鬓已斑白。我假装疯狂,想效仿接舆那样高歌。接舆,春秋时期楚国隐士,曾因不满于朝政腐败而隐居山林。时逢乱世功名贱:当时正值国家动乱,功名显得微不足道。颔联:人到中年感慨多。
译文:正值国家动乱,我的功名显得微不足道,因此感到感慨很多。山草昔曾经雨露:昔日山野间的草木曾受到春雨的滋润。颔联:海疆今未息风波。
译文:昔日山野间的草木曾受到春雨的滋润,而现在海上的边疆却依然波涛汹涌、战火纷飞。小民已觉流离苦:普通百姓已经感到流亡的痛苦。颔联:况值凶荒更奈何。
译文:普通百姓也已经感受到了流亡的痛苦,更何况现在正遇到饥荒荒年,更加难以度过。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对时局的观察,表达了对乱世中个人命运的感慨。首联描绘了诗人历经沧桑、两鬓斑白的形象;颔联则通过“佯狂”与“接舆歌”两个典故,展现了诗人想要摆脱世俗束缚、表达自己志向的决心。然而,诗人很快意识到,在乱世中追求功名只是徒劳,于是颔联转折,表达了对功名的轻视和对时局的忧虑。
颈联“山草昔曾经雨露,海疆今未息风波”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见的景象。昔日山野间的草木享受着春雨的滋润,而现在海上的边疆却依然波涛汹涌、战火纷飞。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也反映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尾联“小民已觉流离苦,况值凶荒更奈何”则是对全诗主题的总结。诗人感叹普通百姓已经感受到了流亡的痛苦,更何况现在正遇到饥荒荒年,更加难以度过。这一结尾既凸显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也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担忧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个人经历和对时局的观察,展示了诗人在乱世中的感慨和无奈。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