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豪气渐销除,深悔当年少读书。
壮不成名今已矣,身还多病欲何如。
相看灯下妻儿共,每忆山中父老疏。
白饭青蔬能一饱,人生最好是家居。
寄章仰苏
介绍
《寄章仰苏》是一首清陈以豫创作的七言律诗,其形式为押鱼韵,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作品:
作者简介:陈以豫生活在清朝时期,他的这首《寄章仰苏》展现了他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深厚的文学素养。在这首诗中,陈以豫通过对友人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的描绘,传达出对朋友深厚的友情和深切的思念。
诗歌原文及赏析:诗中的“平生豪气渐销除”反映了诗人对过去壮年时期豪情壮志的回忆,但同时“深悔当年少读书”,这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充分学习而感到的遗憾,以及对当时年少轻狂行为的反思。接下来的两句“壮不成名今已矣,身还多病欲何如”,则直接反映了诗人的现实困境和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无奈。最后两句“相看灯下妻儿共,每忆山中父老疏”,则是诗人对于家庭亲情的依恋和对家乡故人的怀念。
主题与象征:《寄章仰苏》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意境营造,表现了一个人在面对世事变迁和个人命运时的内心挣扎与自我认知。同时,诗中的山水、亲人等元素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也象征着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艺术手法:在《寄章仰苏》中,陈以豫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转折的手法,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动人。如“壮已成名今已矣”与“相看灯下妻儿共”之间的对比,展示了诗人由壮年到暮年的心境变化。此外,诗中的用词考究,如“销除”、“尽时英”、“随我情”等,都体现了诗人精湛的文笔技巧和深邃的情感内涵。
文化背景:在古代中国,文人墨客常常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生活的描绘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抱负。这种传统不仅反映了文人的审美趣味,也是他们用以自省和自我提升的方式。《寄章仰苏》作为陈以豫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也能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寄章仰苏》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幅反映时代风貌的画卷。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友情和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