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彰德卸任,侨寓修武,欲归未得,倏又岁阑

听鼓梁园十载馀,官休犹恋客中居。
山河已改家何在,风雪无边岁又除。
病起忽惊腰带减,年来只觉鬓丝疏。
山阳幸遇同乡友,时共衔杯醉草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彰德卸任,侨寓修武,欲归未得,倏又岁阑》是清代诗人陈以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背景:陈以豫是清朝时期的文学家,具体生平不详。他的诗歌创作主要集中在其官任期间,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 艺术风格:陈以豫的诗歌风格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见长,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这首诗中,他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与国家兴衰、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深刻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1. 诗句原文
  • “听鼓梁园十载馀”:描述了诗人在梁园(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担任官职十年余的时间跨度。这里的“听鼓”可能指的是古代官员每日上朝时的一种仪式,也象征着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
  • “官休犹恋客中居”:表明尽管已经辞去了官职,但诗人仍然留恋着客居的生活状态。这里的“官休”指的是辞官,而“犹恋客中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开官场后的宁静生活的向往。
  • “山河已改家何在”:反映了诗人对于家园变化的无奈和失落感,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乡愁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风雪无边岁又除”:描绘了诗人在冬日里感受到的寒冷和孤独,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新年的到来。
  1. 主题探讨
  • 对官场生活的反思:通过对梁园生活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深刻反思,揭示了官场的复杂性和人心的无常。
  • 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体现了中华文化中“落叶归根”的传统观念。
  • 对国家兴衰的关注:诗中的“山河已改家何在”和“风雪无边岁又除”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思考,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陈以豫的《自彰德卸任,侨寓修武,欲归未得,倏又岁阑》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反映历史沧桑和社会变迁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不仅能够领略到清代文人的精神风貌,还能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