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 思家,时避乱北渚,即寄琴如姑母

别恨无端浓似酒。扫去还来,夜夜添消瘦。百八牟尼常在手。堪怜怊怅还依旧。
纸阁芦帘寒乍透。无绪无情,生怕黄昏后。一点灯儿呆独坐。灯花还解怜侬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思家,时避乱北渚,即寄琴如姑母》是一首由清代诗人陆蓉佩创作的词。这首词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作者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悲凉心情,以及与亲人之间的思念之情。

《蝶恋花·思家,时避乱北渚,即寄琴如姑母》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作品。词中通过“别恨无端浓似酒”等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怀念以及对亲人的无尽思念。陆蓉佩以细腻的文字将这种复杂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那种在乱世中对家的眷恋与渴望。

陆蓉佩作为清代的词人,她的词作往往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蝶恋花·思家,时避乱北渚,即寄琴如姑母》中,她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例如,“夜夜添消瘦”一句生动刻画了词人的孤独与焦虑。“百八牟尼常在手”,则可能是指一种佛教念珠,反映了词人即使在困苦之中也不忘宗教慰藉的心理。此外,“纸阁芦帘寒乍透”等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词作的氛围感,使得整首词读来更加引人入胜。

《蝶恋花·思家,时避乱北渚,即寄琴如姑母》不仅是陆蓉佩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个时代背景下无数普通人命运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还能够深刻理解到在动荡时期人们对于亲情、友情及信仰的坚守与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