鸥梦楼即席敬步节使原韵

夕照衔山月上天,烟波极目思悠然。
士从魏晋多于鲫,诗到齐梁噪等蝉。
澄景漾成千尺练,秋声迸入四条弦。
不知何似南楼宴,其事其人要可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鸥梦楼即席敬步节使原韵》是清代诗人陈允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更详细的介绍:

  1. 诗歌原文:夕照衔山月上天,烟波极目思悠然。士从魏晋多于鲫,诗到齐梁噪等蝉。澄景漾成千尺练,秋声迸入四条弦。不知何似南楼宴,其事其人要可传。

  2. 作者介绍:陈允颐,字养源,武进(今属江苏)人。同治癸酉(1873年)举人,历官浙江杭嘉湖道。有《兰墅诗存》。他的作品体现了清中期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尤其是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使他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3. 诗歌内容解析:诗中首联“夕照衔山月上天,烟波极目思悠然”描绘了一幅晚霞映照下的山水画面,诗人站在楼台上,远眺天际,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第二联“士从魏晋多于鲫,诗到齐梁噪等蝉”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魏晋士人的风流倜傥以及南朝文学繁荣时期的怀念。第三联“澄景漾成千尺练,秋声迸入四条弦。”进一步扩展了前两句的画面,将秋水、秋风、夕阳、云影等自然元素融入其中。尾联“不知何似南楼宴,其事其人要可传”则转向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通过对南楼宴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复杂情感。

陈允颐的《鸥梦楼即席敬步节使原韵》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对那个时代文人生活和审美取向的反映。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不仅能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能理解到诗中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