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答蒉斋书感赋

盆菊开残剩瘦枝,萧萧寒日上窗迟。
病中始觉身真老,乱后犹疑事可为。
一昨梦痕芳草改,半生心绪夜鸡知。
相思最有江南客,注目霜鸿是此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病中答蒉斋书感赋》为清末至民国时期的诗人陈宝琛所创作,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描述作者在病中对友人蒉斋的书信感赋,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时光和友情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韬庵、陶庵、听水、桔叟、桔隐,别署听水老人、沧趣楼主、铁石道人、听水斋主人等。他是福建闽县人,中举后曾来台,同治七年(1868)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后历任考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因中法战争失利被降五级,里居达廿馀年。光绪廿四年(1893)开始,掌教福州鳌峰书院,积极推动地方教育。宣统元年(1909)奉召入京,担任礼学馆总纂大臣、弼德院顾问大臣。
  1. 诗歌原文
    盆菊开残剩瘦枝,萧萧寒日上窗迟。病中始觉身真老,乱后犹疑事可为。一昨梦痕芳草改,半生心绪夜鸡知。相思最有江南客,注目霜鸿是此时。

  2. 诗歌内容解析

  • 盆菊开残剩瘦枝:描绘了一幅清秋的景色,盆菊已凋零,只剩瘦弱的枝干,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岁月的无情。
  • 萧萧寒日上窗迟:形容寒冷的天气使窗户上的寒气愈发浓重,给人一种时间缓慢流逝的感觉。
  • 病中始觉身真老:表达了诗人在疾病中对自身衰老的一种深刻认识。
  • 乱后犹疑事可为:反映了战后混乱时期,诗人对于未来的迷茫和对事情可能性的怀疑。
  • 一昨梦痕芳草改:通过回忆梦中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对美好过去的留恋和对现实的无奈。
  • 半生心绪夜鸡知: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夜晚的动物似乎能够感知到他心中的忧虑与不安。
  • 相思最有江南客: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尤其是作为江南人的自己。
  • 注目霜鸿是此时:以观察候鸟迁徙为引子,寓意着诗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和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感。

通过对《病中答蒉斋书感赋》的详细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时代背景。陈宝琛的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描述,更是对生命、时间和友情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