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宫树雪纷披,犹抱冬心拱赤墀。
避世已成终老计,识君偏失盛年时。
君民尧舜谁曾见?
治乱开天颇有知。
赐沐亦思共幽讨,西山何日转春姿?
次韵徐梧生
介绍
《次韵徐梧生》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陈宝琛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陈宝琛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巨匠,他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历史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与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介绍:陈宝琛,字伯潜,号韬庵、陶庵、听水、桔叟、桔隐等,是福建闽县人。他中了同治七年(1868)的进士,曾先后担任翰林院庶吉士、江西学政等职务。由于参与中法战争的失利事件,遭受政治打击,后被降为五级官员并长期隐居。晚年时,他又回到教育领域,出任福州鳌峰书院的掌教以及礼学馆总纂大臣等重要职位。
诗歌原文:
眼看宫树雪纷披,犹抱冬心拱赤墀。避世已成终老计,识君偏失盛年时。君民尧舜谁曾见?治乱开天颇有知。赐沐亦思共幽讨,西山何日转春姿?诗歌解析:这首诗是陈宝琛对徐梧生的回应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首联“眼看宫树雪纷披,犹抱冬心拱赤墀”描绘了一幅寒冷冬季的景象,诗人用“宫树雪纷披”形容宫廷中的景致,而“犹抱冬心拱赤墀”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坚持与期待,尽管外界环境恶劣,但诗人仍抱有希望。颔联“避世已成终老计,识君偏失盛年时”透露出诗人因应世事变迁而选择隐居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暗含着一种失落感,因为诗人错过了与朋友相识和相交的最佳时机。颈联“君民尧舜谁曾见?治乱开天颇有知”进一步展开议论,诗人通过对历史上圣贤治理天下的经验进行回顾,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忧虑。尾联“赐沐亦思共幽讨,西山何日转春姿”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憧憬,期待有一天能够像自然界一样恢复生机。
《次韵徐梧生》不仅是陈宝琛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品之一,更是研究其生平和思想的重要窗口。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陈宝琛的人生态度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