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落山川未足悲,百昌荣悴各因时。
偶寻泽畔芳犹在,不向风前劲孰知?
天接斜阳看转迥,地邻古塞恐先衰。
八公久入商声裹,那更芦笳日夜吹。
秋草和味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草和味云”是清代诗人陈宝琛的一首古诗。
《秋草和味云》是一首五言律诗,其内容主要表达了诗人在深秋季节对自然景象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诗中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生、自然的哲思。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作者简介:陈宝琛(1786—1862),字伯潜,号石遗,清代文学家、书法家,与袁枚、翁方纲并称“清代三大家”,有“晚清四大家”之称。
诗歌原文:紫塞风高百卉腓,鹿场难认旧时围。嘶冰胡马萧萧渡,冲雪王孙缓缓归。伏莽自随边吹起,飘蓬还作阵云飞。
诗歌赏析:陈宝琛的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边疆的景色,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壮阔而凄凉的画面。诗中的“紫塞风高百卉腓”一句,形象地描述了边塞地区的风势强劲,草木凋零的景象,给人以荒凉之感。接着,“嘶冰胡马萧萧渡”及“冲雪王孙缓缓归”两句,则通过动物的形象(胡马、王孙)衬托出环境的恶劣,同时也反映了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的生活状态。最后,“伏莽自随边吹起,飘蓬还作阵云飞”两句,更是以动态的笔触,表现了边疆的自然景观以及生命的脆弱性。
《秋草和味云》不仅展示了陈宝琛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且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传达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这首诗是了解清代文人思想和艺术风格的重要作品,值得读者深入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