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相许后凋松,投老匡山第几峰?
见早至今思曲突,梦清特地省闻钟。
真源忠孝吾犹敬,馀事诗文世所宗。
五十年来彭蠡月,可能重照两龙钟?
散原少予五岁今年八十矣记其生日亦九月赋寄庐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是一首清代诗人陈宝琛的七言律诗《散原少予五岁今年八十矣记其生日亦九月赋寄庐山》。这首诗是陈宝琛在记述自己与朋友之间的友谊,以及对自己年华老去、友人年迈的感慨之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作者简介: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韬庵、陶庵、听水、桔叟、桔隐,别署听水老人、沧趣楼主、铁石道人、听水斋主人。福建闽县人,中举后曾来台,同治七年(1868)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后屡次出任考官,光绪八年(1882)任江西学政,翌年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因中法战争失利,遭受牵连,被降五级,里居达廿馀年。
诗歌原文:平生相许后凋松,投老匡山第几峰?见早至今思曲突,梦清特地省闻钟。真源忠孝吾犹敬,馀事诗文世所宗。五十年来彭蠡月,可能重照两龙钟?
诗歌赏析:这首诗是陈宝琛对友人的怀念和自身岁月的感叹。诗中的“平生相许后凋松”表达了对友情深厚的赞赏,同时也隐含着对友人年迈多病的同情。“投老匡山第几峰?”则透露出诗人自己晚年生活的状态和心境。“见早至今思曲突,梦清特地省闻钟”描绘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生活状态的反思。最后一句“五十年来彭蠡月,可能重照两龙钟”则抒发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与对逝去时间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陈宝琛的《散原少予五岁今年八十矣记其生日亦九月赋寄庐山》不仅展示了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艺术成就,也体现了他对友情、历史和生命的独特理解。对于读者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也是一次心灵的触动,让人在阅读中思考人生的真谛和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