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相许后凋松,投老匡山第几峰?
见早至今思曲突,梦清特地省闻钟。
真源忠孝吾犹敬,馀事诗文世所宗。
五十年来彭蠡月,可能重照两龙钟?
“平生相许后凋松,投老匡山第几峰?”出自陈宝琛的作品《散原少予五岁今年八十矣记其生日亦九月赋寄庐山》的开篇,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感,也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象的独特感悟。接下来将进行逐句释义和诗句赏析:
- 诗句释义:
- “平生相许后凋松”:此句表达的是诗人与友人在人生道路上互相支持、共同成长的情感。其中,“平生”指的是一生,“相许”表示相互承诺,“后凋松”则引用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比喻在逆境中依然坚守初心的人,如同常青不凋的松树,表达了对于友情长久不变的美好愿望。
- “投老匡山第几峰?”:此处的“投老”指的是年老之时,“匡山”可能指的是江西的匡庐,即庐山,是诗人晚年隐居之地。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友人未来岁月的祝福,希望他能在庐山这样的美景中度过余生。
- 诗句赏析:
-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晚年生活的美好祝愿。通过对比“后凋松”与“匡山”的景象,诗人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坚韧和永恒,还寓意着友情的深厚和持久。
- 整首诗充满了深情和对自然之美的赞颂。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意象和历史典故,使得整首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有深刻的哲理意义,使人在阅读的同时能够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散原少予五岁今年八十矣记其生日亦九月赋寄庐山》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赞美自然的诗,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赏析,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还能够从中汲取到关于人生、友谊和自然美学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