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门高足亢吾宗,老作边荒识字农。
垦地百方贤禄仕,囊诗千首傲侯封。
风沙塞漠重开国,云树家山未息烽。
寒月再圆看又缺,何时同听水斋钟?
赠族子樵琴
高足谢门,边地耕读传家风
- 诗篇释义
- 谢门高足:指才华出众者
- 亢吾宗:彰显家族荣耀
- 老作边荒:年岁增长仍坚持边疆生活
- 垦地百方:耕种土地多种方式
- 囊诗千首:积累大量诗歌作品
- 翻译赏析
- 译文:在谢门之中,我作为杰出的子弟,始终自豪于我的家族和宗族。虽然年事已高,但我依然在这片边疆之地耕作并学习,希望为家族增添荣誉。我耕种的方式多种多样,并且积累了许多诗歌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我骄傲的资本。
- 赏析:此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家族的自豪感,以及对边疆生活的热爱和坚持。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和深厚底蕴。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有担当、有情怀的家族子弟形象。
- 诗句鉴赏
- 风沙塞漠重开国:描述边疆地区的荒凉景象,但同时也是国家安定的象征。
- 云树家山未息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着战争尚未结束。
- 作者简介
- 陈宝琛(1848—1930),近现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浙江慈溪人。他在文学创作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尤以诗歌最为著名。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深受读者喜爱。
-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家族子弟在边疆地区的生活经历有关。作者在这片边疆之地耕种并学习,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族增添荣誉。同时,他也积累了大量诗歌作品,希望能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 诗中意象分析
- 关键词“谢门高足”体现了家族的荣耀,“边荒识字农”则展示了作者在边疆地区的生活状态。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 诗歌结构分析
- 本诗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结构严谨,韵律和谐。全诗通过四个四句一韵的结构进行排列,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节奏感更强。同时,每个句子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作用,相互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和互补的关系。
- 文化内涵解读
- “谢门高足”不仅是对个人的赞美,更是对整个家族的荣誉象征。而“边荒识字农”则揭示了作者在艰苦环境下坚守本分的决心和毅力。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