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族子樵琴

谢门高足亢吾宗,老作边荒识字农。
垦地百方贤禄仕,囊诗千首傲侯封。
风沙塞漠重开国,云树家山未息烽。
寒月再圆看又缺,何时同听水斋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族子樵琴》是一首由陈宝琛创作的古诗,表达了诗人对族中杰出子弟的赞赏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介绍
  • 生平:陈宝琛(1848年—1935年),字伯潜,号韬庵、陶庵等,是一位著名的近现代诗人和学者,出生于福建闽县。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晚期到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 创作风格:陈宝琛的诗作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其作品常常富含哲理,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1. 诗歌原文
    谢门高足亢吾宗,老作边荒识字农。垦地百方贤禄仕,囊诗千首傲侯封。风沙塞漠重开国,云树家山未息烽。寒月再圆看又缺,何时同听水斋钟?

  2. 诗歌赏析

  • 首联赏析:“谢门高足”意味着族中的杰出弟子,能够代表家族的荣誉,而“亢吾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后辈的期望和自豪感。这一部分展现了诗人对族中优秀后代的高度认可和骄傲之情。
  • 颔联赏析:颔联通过“垦地百方贤禄仕”,描绘了族中人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具备卓越的实践能力,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自食其力。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族人坚韧不拔精神的赞扬。
  • 颈联赏析:“囊诗千首傲侯封”进一步强调了族人的才华横溢,他们的作品数量丰富,质量上乘,足以傲视群雄。这不仅是对个人才能的认可,也反映了族人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
  • 尾联赏析:“寒月再圆看又缺,何时同听水斋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展望和对共同生活的期待。这里的“水斋钟”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方或文化氛围,暗示着诗人希望与族中人一同生活,共度时光,享受宁静与和谐。
  1. 主题意义
  • 对族中英才的赞美:这首诗通过具体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族中杰出后代的无限敬意和赞誉。
  • 时代背景的影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清末民初的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族中英才的赞美,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陈宝琛的《赠族子樵琴》不仅是一首赞美族中杰出子弟的诗歌,也是诗人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