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元日

谁分行年过务观?
旁人又以儗衡山。
愧无文采风流似,傥及承平气象还。
庭树手栽聊可荫,门桃亲署莫嫌孱。
养生岂外庖丁理,挂壁雕弧不再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甲戌元日’是陈宝琛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
  • 陈宝琛:近代诗人,他的作品多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现象的观察。陈宝琛的诗作中常带有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体现了他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1. 诗词原文
  • 原文:谁分行年过务观?旁人又以儗衡山。愧无文采风流似,傥及承平气象还。庭树手栽聊可荫,门桃亲署莫嫌孱。养生岂外庖丁理,挂壁雕弧不再弯。
  • 译文:没有人能够比肩孔子的智慧,旁人又拿它比拟衡山。我惭愧自己的文采风流不如他,但愿能赶上太平盛世的气象。庭院里的树是我亲手栽种的,可以遮挡一点阳光;家门前的桃树也是我亲自种的,不要嫌弃它软弱。保养身体难道不是像厨师一样的道理吗?挂在墙上的弓箭不要再弯曲了。
  1. 诗词赏析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比自己和孔子的成就,表达了一种自谦和对前辈学者的尊敬。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的感悟和珍惜之情。
  • 艺术特色:陈宝琛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庭树手栽”象征着个人的坚持和努力,“门桃亲署”则暗示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而“挂壁雕弧”则形象地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
  1. 作者简介
  • 文征明: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其书法、绘画、诗文均有极高成就,被誉为“吴派”的代表人物。
  • 艺术成就:文征明在书法上学习了李应祯,在绘画上师从沈周,其作品深受后世赞誉,被后人称为“四绝”的全才。
  1. 历史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末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社会动荡的时期。陈宝琛作为晚清的文人,其作品中自然融入了那个时代的特色和情感。
  • 社会环境:在明朝末年的社会背景下,文人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精神困惑。陈宝琛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时代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1. 诗词影响
  • 文学价值:这首诗不仅在艺术形式上有着较高的造诣,而且在内容上也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 文化意义:陈宝琛的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心态和生活状态,对于研究明代末年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现代应用
  • 教育意义:在现代教育中,这首诗可以作为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
  • 个人修养:通过阅读和学习这首诗,现代人可以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提升个人的情操和文化素养。
  1. 读者推荐
  • 初学者:对于初学者来说,这首诗是一个很好的入门文本,可以帮助他们初步理解古代诗词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 文学爱好者:对于热爱文学的人士,这首诗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对象,更是一个思考的起点,引导他们探索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和个人情感。

‘甲戌元日’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次文化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也能从中汲取到对生活、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