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楼重九

寒食后,应只有重阳。佳节最宜觞。便无花月犹多赏,有时风雨也悲凉。问秋心,当此会,落何乡。
漫种个、树儿闲亦老。更化个、蝶儿眠亦好。翻旧帽,换新霜。白衣自劝陶元亮,金衣谁慰杜秋娘。笑匆匆,萸菊事,直须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最高楼·重九》是清代词人陈洵所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作者简介
  • 陈洵(1870-1942),字述叔,号海绡,广东新会人。他以诗词见赏于梁鼎芬,加入南园诗社,并得到黄节的唱酬切磋。晚年因穷困设帐为生,后被朱孝臧推荐入中山大学任教。抗战时期避居澳门,战后返回广州,继续教职。
  1. 词作原文
    寒食后,应只有重阳。佳节最宜觞。便无花月犹多赏,有时风雨也悲凉。问秋心,当此会,落何乡。漫种个、树儿闲亦老。更化个、蝶儿眠亦好。翻旧帽,换新霜。白衣自劝陶元亮,金衣谁慰杜秋娘。笑匆匆,萸菊事,直须忙。

  2. 词作鉴赏

  • 情感表达:陈洵在《最高楼·重九》中表达了对秋天的深深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通过“便无花月犹多赏,有时风雨也悲凉”等句子,展现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无常命运的接受。
  • 艺术手法:词人善用逆笔,神骨俱静,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沉静而深远的艺术韵味。此外,通过对比“白衣”和“金衣”,以及“树儿”与“蝶儿”的比喻,词人巧妙地传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无情。

《最高楼·重九》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次深刻的生命哲学思考。它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通过阅读《最高楼·重九》,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深邃的思想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