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春宫 · 人日,光孝寺谒虞仲翔先生祠

云约颓檐,春生残垒,剩烽雁后方惊。人日题诗,荒祠怀古,去来不驻游情。岁华堪叹,翠禽语、红梅未英。芳辰惆怅,犹是花前,莫问飘零。
兹堂在昔陈经。谪宦栖迟,谁分平生。无定风花,有缘香火,为他一晌销凝。问天何意,世多难、儒冠自轻。江山如此,依旧吾庐,风雨鸡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庆春宫·人日,光孝寺谒虞仲翔先生祠》是陈洵的作品。这首词作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也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艺术追求。下面将详细解析该作品:

  1. 创作背景与时代
  • 作者陈洵:陈洵,广东新会人,清诸生,曾游历赣豫十年,晚年归粤后,以诗词见赏于梁鼎芬,并加入南园诗社。他的生活经历颇为坎坷,早年的游历未能获得显赫成就,但通过不断的努力,最终在广州任教并受到朱孝臧的高度赞扬。
  • 创作时间与地点:《庆春宫·人日,光孝寺谒虞仲翔先生祠》的创作时间为“人日”,即农历正月初七;地点在光孝寺,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迹。
  1. 作品原文及注释
  • 原文:云约颓檐,春生残垒,剩烽雁后方惊。人日题诗,荒祠怀古,去来不驻游情。岁华堪叹,翠禽语、红梅未英。
  • 译文:残败的檐瓦下,春天的气息在残破的废墟中悄然生长;远处的烽火尚未散尽,惊起的鸿雁在天空划过。人日前,诗人来到这废弃的祠堂前题诗,感叹着岁月的变迁,心中充满了怀古之情。
  1. 作品分析
  • 主题内容:《庆春宫·人日,光孝寺谒虞仲翔先生祠》通过对光孝寺的描绘,以及人日这一特殊日子的题诗行为,抒发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过去岁月的怀念。
  • 艺术特色:词作在语言上追求古朴典雅,情感上深沉内敛,既有对历史沧桑的深刻反思,也有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整体而言,这首词体现了古典诗词的美感和韵味。
  1. 文化意义与社会价值
  • 文化传承:《庆春宫·人日,光孝寺谒虞仲翔先生祠》作为一首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承载了一定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对这样的文学作品的研究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
  • 教育启示: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可以启发人们思考历史的深远意义和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这种文学与教育的融合,对于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庆春宫·人日,光孝寺谒虞仲翔先生祠》不仅是陈洵个人的诗词创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古人在面对历史与现实时所展现的独特视角和深沉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