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 再赠张钝叟

荷香旧馆。往事承平天样远。为庶清门。文采风流尚有孙。
沧江卧稳。未称平生丘壑分。吹盟还乡。昨夜东风到琐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减字木兰花·再赠张钝叟》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的词作。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张钝叟深深的怀念和不舍,同时也展现了作者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减字木兰花·再赠张钝叟》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辛弃疾在与好友张钝叟再次相聚后所写的一首词。据传,这次相聚是在辛弃疾被贬官期间,两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重逢于江西上饶,并因此写下了这首词。
  • 辛弃疾与张钝叟的关系非常亲密,他们不仅是诗词上的好友,更是生活中的知己。这首词可能也是两人友情的一种延续,通过文字来表达彼此之间的深厚情谊。
  1. 词的原文及翻译
  • 原文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悲啼,不如归去。  
眉间心上,无计相随。  
  •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里的景象,以及与朋友分离时的哀愁。诗中的“绿树”和“鹈鴂”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稍带忧伤的氛围。特别是“啼到春归无寻处”,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

  • 翻译

绿树丛中聆听着黄莺的啼叫,听着那更加凄厉的鹧鸪叫声,再加上杜鹃的鸣啼声,让人感到十分刺耳。  
啼到春天结束,无处可寻时,心中的痛苦难以言表,还不如就此离去算了。  
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和思绪,只能让它们随着时间慢慢消逝。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词以景起兴,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引发情感的抒发,体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善于运用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
  • 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把“绿树”、“鹈鹕”、“鹧鸪”、“杜鹃”等自然元素与人物的内心世界相结合,使得整首词富有诗意且寓意深远。
  • 语言优美,节奏明快。通过简洁的语句和鲜明的形象,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复杂的情绪和对友情的珍视。
  1. 主题思想
  •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对于友情的重视和珍惜,以及面对失去所爱之人时的痛苦和无奈。通过描绘春天景色和鸟鸣,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 同时,这首词也表现了辛弃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豪迈的胸襟。尽管面临困境,他依然能够保持豁达的心态,与朋友们共度难关,共同欣赏大自然的美好。
  1. 文化影响
  • 这首词因其优美的文辞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也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 这首词的艺术成就也得到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和模仿。许多后来的诗人都曾在自己的作品中借鉴或受到其启发,使得这首词成为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1. 现代价值
  • 在当代社会,这首词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它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本身,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这首词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对现代人的生活和心灵成长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它教会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如何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如何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发现美和意义。

《减字木兰花·再赠张钝叟》不仅展示了作者辛弃疾深邃的思想感情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友情与自然的深刻感悟。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跨越时空,至今仍被世人传颂和赏析,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