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良玉比君子

无瑕君子德,追逐自含章。
儒待珍争聘,人将玉比良。
惟贤知所宝,有美韫而藏。
守璞神偏固,成圭行本方。
楚嗤珩问白,周咏瓒流黄。
品贵金同式,才高尺细量。
他山资砥砺,汝器胜琳琅。
得士班名笋,磨砻圣化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良玉比君子》是清代诗人陈维英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君子品格与品德的崇尚。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内容:

  1. 诗作原文节选:无瑕君子德,追逐自含章。儒待珍争聘,人将玉比良。惟贤知所宝,有美韫而藏。守璞神偏固,成圭行本方。楚嗤珩问白,周咏瓒流黄。品贵金同式,才高尺细量。他山资砥砺,汝器胜琳琅。得士班名笋,磨砻圣化彰。
  2. 诗作主题思想:陈维英通过描绘一个追求完美、珍视德行的君子形象,表达了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赞美。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鼓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
  3. 诗作艺术特点:此诗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通过对君子德行的描述,展现了一种理想的人格典范。同时,诗中还巧妙地融入了历史典故“楚嗤珩问白,周咏瓒流黄”,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4. 诗人生平与创作背景:陈维英(1811~1869),字硕芝,又字实之,号迂谷,清初学者。他出身于水厅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其诗作多反映现实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尤其是在表达个人抱负和抒发对国家民族的忧虑时表现尤为明显。
  5. 文化意义与评价:《赋得良玉比君子》不仅是陈维英个人才华的体现,同时也是清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反映。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对于提升文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赋得良玉比君子》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美感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展现古代文人理想人格的画卷。通过这首诗,可以深刻理解到,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始终不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