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竹生凉,弹蕉打碎,萧条早作秋声。敲破疏窗,耳旁听渐分明。吟秋不问秋深浅,但挑灯、牵动愁情。觉愁来、无似秋多,梦也难成。
吹笳况近霜天候,怕江城雁语,沙渚蛩鸣。人远书迟,萧斋厮傍寒檠。湿云刚送征鸿过,盼佳音、稳递邮程。甚因由、耽搁明朝,数遍残更。
高阳台 · 秋夜坐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阳台·秋夜坐雨》是南宋词人王沂孙的词作。此词写雨中之景与情,上片写秋夜雨景,下片抒秋夜之情。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现了词人孤寂凄清、落拓不群的情怀。
原文如下:
碧空如洗,银河渐隐,云破处星河耿耿
凉生院宇,风动梧桐,一枕新凉到晓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壁
画船听雨眠,烛影摇红,心字已成灰
赏析:
这首词是南宋词人王沂孙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他晚年流寓吴门(今江苏苏州)时。这首词以“高阳台”为题,描写了作者在秋天夜晚坐看雨景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人生和世事的感慨。
词的上片写秋夜雨景。“碧空如洗,银河渐隐,云破处星河耿耿”三句,描绘了秋天的夜空景象。天空湛蓝明净,仿佛被洗涤过一般,银河渐渐隐去,只剩下星星在天空中闪烁。当云层散开,星光透过云层洒向大地,形成一道道灿烂的光芒。
下片抒发秋夜之情。“凉生院宇,风动梧桐,一枕新凉到晓”三句,描绘了词人在秋夜中的所感所想。秋风吹拂着庭院里的梧桐树,带来了凉爽的气息,让人感到一阵阵寒意从心底升起。在这寂静的夜晚,词人静静地躺在床上,任由思绪在心头飘荡。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壁”两句,描写了秋色映照在江水之上的景象。江水波光粼粼,映照着秋天的色彩。那翠绿的山壁倒映在江水中,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画船听雨眠,烛影摇红”两句,描绘了词人在船上听雨入睡的场景。那摇曳的烛光如同红宝石般璀璨,伴随着细雨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浪漫的氛围。
最后几句“心字已成灰”,则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悲凉与无奈。他的心中充满了失落与哀愁,如同一颗心已经变得灰暗无光,无法再找回昔日的光彩。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无奈。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