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中怀旧临漳令万大士

阿兄昔作临漳宰,飞盖西园继昔贤。
铜爵砚傍春判牍,鸬鹚坡上夜回船。
五湖归隐头今白,昨夜思君月正圆。
小弟邺城长侧帽,西陵歌舞事如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维崧的《邺中怀旧临漳令万大士》是一首描写古代邺地风情和人物的诗作。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介绍,具体分析如下:

  1. 诗歌背景
  • 作者简介:陈维崧(1625-?),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清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
  • 创作时间:据考证,这首诗作创作于明末清初,具体时间未详。
  • 作品风格:陈维崧的诗歌以豪放著称,擅长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感慨。
  1. 诗歌原文与译文
  • 原文:“阿兄昔作临漳宰,飞盖西园继昔贤。铜爵砚傍春判牍,鸬鹚陂上夜回船。”
  • 译文:昔日阿兄担任临漳县宰,驾着马车前往西园继任昔日的贤官。铜爵旁边放着春天的公文,在鸬鹚池边夜晚返回船头。
  • 赏析:此诗描绘出一幅古代官员的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时文人官员的工作状态及生活环境。
  1. 诗中人物与事件
  • 阿兄:指作者自己或其兄弟,可能是当时的一位地方官员。
  • 西园:古代文人雅集之地,可能是指某个著名的园林或私家园林。
  • 铜爵砚:铜制爵杯,砚台,均为文人书房中常用之物品,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日常生活与文化氛围。
  • 鸬鹚陂: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地点,具有某种特殊的地理意义或与诗人有着特殊的情感联系。
  • **月圆”:暗示了诗人思念之情,表达了一种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怀念。
  1. 诗歌主题与思想内容
  • 怀旧与思乡: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诗人表达了对故乡和过去的深深怀念。
  • 官场生活:诗中的“西园”、“铜爵砚”等元素,透露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 友情与忠诚:诗中的“飞盖”、“夜回船”等动作,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忠诚。
  1. 艺术特色与手法
  • 意象的运用:诗中采用了诸多意象,如“飞盖”、“鸬鹚”,增加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
  • 对比与衬托: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不同情景,突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珍视与留恋。
  • 情感表达:诗人用细腻的情感描绘,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历史与文化之中,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1. 诗歌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 文学史价值:作为清代初期的诗词作品,《邺中怀旧临漳令万大士》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为后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文化传承:该诗不仅在文学上受到赞誉,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场文化和文人情怀,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邺中怀旧临漳令万大士》是陈维崧以其独特视角和深情笔触,描绘出一幅古邺地区官员生活的画卷。通过对诗作的分析,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内涵,还能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