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日香闺悄。才縆额东风料峭。可惜红芳,如此匆匆过了。做暝遥天浑似墨,妆阴野水愁难晓。独对菱花,横波淼淼。
更惆怅、谁知道。漫消受、绿篝烟袅。何日剪破层阴,依然春好。料得稿砧愁远泊,也无灯火来相照。怪底今宵,黄昏偏早。
鱼游春水春阴闺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鱼游春水·春阴闺思》是清代词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陈维崧,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生于1625年,卒于1682年,是一位早慧的词人。他的诗词作品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沉的情感著称。
《鱼游春水·春阴闺思》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世界,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这首词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哀愁。它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文人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美和社会现实的复杂情感。
在艺术风格方面,陈维崧擅长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景物,将自然界的景致与人物的内心世界紧密结合起来。这首词采用了传统的词牌形式,即双调八十九字,前后段各八句、五仄韵或六仄韵,这种结构使得作品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增强,同时也体现了古典诗词的严谨之美。
《鱼游春水·春阴闺思》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它不仅是陈维崧个人创作才华的体现,也是清代词坛的一个亮点。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清代词坛的艺术表现手法,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资源。
《鱼游春水·春阴闺思》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词作品,它是陈维崧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那个时代文人心态的一种映射。通过这首词,可以窥见清朝中叶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同时这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