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清 · 春夜闻雁

春夜红蕤枕,怪宾鸿月底,哀鸣如昨。惹青衫、泪甚时干。引红闺、睡何曾着。记得当初,楚天烟水,碧湘楼阁。
搀玉轸,和金徽,自分西风冷落。一霎年光,又逢春社,万里乡心作。忆淼淼萧关,茫茫沙漠。故园归欤行乐。花柳江南,尽让他、莺啼燕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宣清·春夜闻雁》是清代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介绍这首作品的内容、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简介
  • 陈维崧(生卒年不详),字其年,号太夷,江苏常州府宜兴县人,明末清初文学家、音乐家、画家和戏曲家。陈维崧的一生颇为传奇,他不仅在文学方面有极高的成就,还精通音律、书画,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1. 作品原文
  • 春夜红𬎼枕:描述了主人公在春夜里倚靠在带有红色装饰的枕头上,感受着夜晚的寂静与寒冷。
  • 怪宾鸿月底哀鸣如昨:表达了对远方飞鸟归巢情景的感慨,以及这种情景带给人的哀愁。
  • 惹青衫泪甚时干:描绘了主人公因为怀念故地或者亲人而感到悲伤,泪水无法止住的景象。
  • 引红闺睡何曾著:意味着主人公的伴侣因思念而难以入眠,展现了一幅夫妻相思的画面。
  • 记得当初,楚天烟水,碧湘楼阁:回忆往昔的楚天美景,碧湘楼上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往的美好时光的怀念。
  • 搀玉轸,和金徽,自分西风冷:使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寂寥与凄凉。
  • 一霎年光,又逢春社:指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主人公又经历了春社的传统节日。
  • 万里乡心作:暗示着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
  1. 作品鉴赏
  • 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传达了自己深沉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红㽔枕”、“西风冷”等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得情感表达更为深刻。
  • 意境优美:整首词通过对春天夜晚、燕子归巢等自然景象的描绘,构建了一种优美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1. 创作背景
  • 陈维崧生活在清朝康熙年间,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化。由于政治上的高压和社会动荡,许多文人都在寻找一种方式来排遣心中的苦闷和忧虑。陈维崧作为一位富有创造力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中既有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也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1. 文化意义
  • 文学价值:陈维崧的《宣清·春夜闻雁》是清词中的佳作之一,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被后世广泛传颂。
  • 历史价值:作为清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它对于研究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 教育意义: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对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宣清·春夜闻雁》不仅是陈维崧个人才华的体现,更是清代文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鉴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