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 北城晚

十月荒乡,海气增寒,晚眺层楼。正西风飒飒,千林木落,斜阳澹澹,万井烟浮。侧帽微吟,凭阑北望,顿起边关万里愁。长城下,怅笳声动地,兵气横秋。
中朝羽檄如流。早刻日、移师出帝州。看前军夜渡,长河滚滚,燕山暮宿,铁骑赳赳。我拟从戎,伊吾之北,博个人间万户侯。缘何事,却名争蜗角,利觅蝇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沁园春·北城晚眺》是中国清代诗人陆震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陆震,字仲远,号仲子、种园、榕材,是清朝的文人,生于1671年,卒于1723年,江苏兴化人。陆震曾担任清诸生,并有《陆仲子遗稿》传世,显示其学识渊博。
  • 文学成就:陆震在文学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的词作中,尤其是《沁园春·北城晚眺》更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边关战争的深切忧虑以及个人抱负未能实现的无奈。
  1. 原文内容
  • 景物描写:陆震通过细腻的描绘秋天的景致来营造一种凄凉的氛围。“十月荒乡,海气增寒,晚眺层楼”,这几句直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心情,为全词奠定了基调。
  • 情感表达:“正西风飒飒,千林木落,斜阳澹澹,万井烟浮”,这些句子不仅展示了秋天特有的景色,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愁。他站在高楼之上,望着远方,内心涌动的是对于战事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1. 艺术手法
  • 用典技巧:陆震在词中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如“长城下,怅笳声动地,兵气横秋”,这里的“长城”暗指边疆的战争和守卫,体现了他对国家安危的关心和忧虑。
  • 修辞风格: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语言简练而不失深意。陆震通过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丰富的情感,这种朴素无华的表达方式使得作品更加贴近读者的心灵,也更能打动人心。
  • 结构布局:全词的结构布局紧凑而有序,从登楼眺望的景象描写到最后的情感抒发,层次分明,步步深入,充分展现了陆震作为词人的精湛技艺。

除了以上关于《沁园春·北城晚眺》的介绍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补充:

  • 陆震的词作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的精神世界。通过对陆震词作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 在欣赏古代诗词时,了解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非常重要。这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 陆震的词作在后世有着较高的评价,许多研究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于现代读者而言,了解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典诗词的美。

《沁园春·北城晚眺》不仅是陆震个人情感的一种抒发,也是那个时代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通过学习这首词,不仅可以感受到陆震深邃的情感世界,还能从中领悟到更为广阔的历史文化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