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荒乡,海气增寒,晚眺层楼。正西风飒飒,千林木落,斜阳澹澹,万井烟浮。侧帽微吟,凭阑北望,顿起边关万里愁。长城下,怅笳声动地,兵气横秋。
中朝羽檄如流。早刻日、移师出帝州。看前军夜渡,长河滚滚,燕山暮宿,铁骑赳赳。我拟从戎,伊吾之北,博个人间万户侯。缘何事,却名争蜗角,利觅蝇头。

【注释】

沁园春 · 北城晚

  1. 十月: 十月是一年中的深秋时节,此时天气寒冷而萧瑟。
  2. 荒乡:荒凉的乡野。这里形容边远之地荒凉贫瘠的景象。
  3. 海气增寒: 指秋天的海风带来凉意。
  4. 西风飒飒: 秋风声,飒飒形容风声呼啸。
  5. 千林木落: 成千上万的树木已经凋零枯黄。
  6. 斜阳澹澹: 夕阳余晖柔和。
  7. 万井烟浮: 万家炊烟袅袅升起。
  8. 侧帽微吟: 形容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时,也不忘自我陶醉。
  9. 顿起边关万里愁: 突然之间,心中涌起了对边关的无尽忧愁。
  10. 长城下: 指长城脚下。
  11. 怅笳声动地:因听到战鼓声或军号声而感到悲怆。
  12. 边关万里愁: 形容心中的忧愁像万里之长,无边无际。
  13. 中朝羽檄如流: 朝廷发布的紧急文书像流水一样连绵不断。
  14. 中朝: 指京城。
  15. 早刻日、移师出帝州: 提前决定好行动日期,迅速调集军队离开京城。
  16. 看前军夜渡: 观察前方军队在夜晚渡过大河的情景。
  17. 滚滚: 水流急速的样子。
  18. 铁骑赳赳: 形容骑兵威武雄壮的样子。
  19. 我拟从戎: 我打算参军入伍。
  20. 伊吾之北: 指伊吾地区以北。
  21. 博个人间万户侯: 想要在人间获得万户侯的封爵。
  22. 缘何事: 什么原因?
  23. 争蜗角: 争抢微不足道的蜗壳。
  24. 利觅蝇头: 追求微小的利益。

【译文】
十月,我生活在荒芜的乡村里,海风吹得更加凛冽了。傍晚时分我在楼上眺望远方,只见西风凛冽,千林尽落;夕阳渐渐沉没下去,万户人家的炊烟飘荡。我戴着帽子微吟着诗篇,靠在窗边遥望北方,心中顿时涌出了万里之外边关的忧愁。长城脚下,战旗猎猎,传来了战马奔腾的声音和紧张的气氛。
皇帝的命令传遍了整个朝廷,要求快速调动军队离开京城。我看到前方的军队正在连夜渡过大河,燕山之巅的营地灯火通明,战士们骑着战马英勇奋战。我计划投身到军旅之中,去伊吾地区以北的地方,希望能够在人世间获取一个万户侯的爵位。可是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追求呢?是因为争抢微不足道的蜗角,还是为了寻找那些微不足道的蝇头利益?

【赏析】
此词描绘了作者在十月的深秋时节,在边疆小镇上所见所感。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自然景观的变化,同时借景生情,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生活的期望。

“十月”一词点明了季节,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紧迫性。作者身处边疆,感受到的是深秋特有的寒冷和萧瑟,这种环境为下文的情感抒发提供了背景。接着,“海气增寒”、“西风飒飒”、“千林木落”等句子生动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和孤独的氛围。

作者通过“正西风飒飒,千林木落”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美的感叹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感受。这种感受不仅仅是对季节变化的敏感,更是对于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接下来的“斜阳澹澹,万井烟浮”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宁静景象。这里的“澹澹”和“烟浮”都传达出一种平和而深远的感觉,与前文的萧瑟形成对比。

“侧帽微吟,凭阑北望”则展示了作者的一种自娱自乐的状态。他在欣赏风景的同时,也不忘了自我情感的表达。这种状态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复杂。

最后两句“长城下,怅笳声动地,兵气横秋”则是全词的情感高潮。这里提到了“长城下”,象征着国家的安全和边疆的危机。“怅笳声动地”表达了作者对战场的忧虑和不安。而“兵气横秋”则进一步强调了战争带来的紧张气氛。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它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词作,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人生寓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