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何用皱眉头。
今日有花还有酒,此身无事便无愁。
兀坐最高楼。

【注释】

忆江南·清明六首其五

清明节,何用皱眉头。

今日有花还有酒,此身无事便无愁。

兀坐最高楼。

译文

在清明时节,又何必为这扫墓的习俗而皱起眉头呢?

今天既然又有鲜花可赏,又可以饮酒作乐,那么我这个闲散的人,就不必为忧愁的事情而烦恼了。

我就坐在最高的楼上吧!

赏析

这首诗是词人对人生的一种豁达态度的表述,表达了一种超然的人生观念,表现了词人乐观的人生哲学,体现了他的人生智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苏幕遮》);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这些诗都描写了清明时节特有的景色和风俗,抒发了作者在清明节扫墓时的哀思,而这首词则不同,它一反传统观念,说“何用皱眉头”、“今日有花还有酒”,把扫墓与赏花、饮酒联系起来,表现出了一种旷达的人生境界,这种人生观在当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上半阙以清明扫墓为题旨,下一句忽然转开话题,说今天既然又有鲜花,又有美酒可赏,那么就不必去扫墓,去愁眉苦脸了。“何用”,就是“哪里用得到”的意思,意思是说:清明扫墓,本来是一件令人伤感的事,但既然你有了花和酒,那么这件事就可以不做了。“皱眉头”,本来是形容心情不愉快的样子,这里用“皱眉头”三字来修饰“何用”,更突出了扫墓时的心情之沉重,从而反衬出下面所说的“有花还有酒”的欢快情绪。“此身无事便无愁”,这是说:只要我现在没有什么事情要办,那自然也就不会有愁闷可生了。这里的“此身”指自己,“无事”即没有事。“无愁”也就是没有烦恼、没有忧愁。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说:今天既然有鲜花,又有美酒,那么我就不必去扫墓了。这两句话一气呵成,语势跌宕起伏,读起来十分顺口,而且感情充沛,充分表达了词人对清明扫墓这一传统习俗的不满和轻蔑之情。

下半阙紧承上文而来。“兀坐最高楼”,是说我现在正坐在最高最远的高楼之上,眺望远方。“兀坐”是直挺挺地坐着的意思。这句意思是说:我现在正坐在高楼之上,悠然自得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任凭风吹雨打,毫不在意。“最高楼”,这里是说词人现在身处的位置,也是指词人当时的心情状态。“兀坐最高楼”,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此刻的悠闲自得,高远旷达的心境。

这首词写于北宋哲宗元丰年间,此时苏轼已经四十八岁,他的官职是端明殿学士兼翰林学士承旨。这一年春天,苏轼因上书力劝宋神宗罢免王安石新法,被贬为汝州团练副使,再贬到横州。四月,又被降职为黄州知州,这时他在黄州的东坡居住。由于政治上的失意,再加上身体的不适,苏轼的生活相当凄苦,所以这首词写得非常潇洒超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