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春色满江城。
卖酒楼边红杏放,游人头上柳枝青。
都道过清明。
【注释】
①忆江南:词牌名,本意是“记得”的意思。又名《子夜歌》、《重叠金》、《更漏子》、《一剪梅》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韵。②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④江城:指长江边的城市。⑤游人:游览的人或旅游者。⑥都道:都说。⑦过:度过。⑧无花果:落叶乔木,果实可食。⑨绿阴:绿叶的树荫。⑩春事阑:春天已经过去。阑通“阑珊”,衰败。⑪莺啼:黄鹂鸣叫。⑫燕语:燕子低语。⑬草色:花草的颜色。⑭烟光:烟雾笼罩的光色。⑮残红:凋零落尽的花朵。⑯飞絮:柳絮随风飘荡。⑰画舸:小舟。⑱芳菲:芳香、美丽。⑲愁损:令人忧愁、难过。⑳堪:可以,能够。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描绘清明时节景色的词。
上阕先点出清明节时,满城都是春光。接着写卖酒楼上的红杏盛开;街上游人们头上戴的是新绿的柳枝。下阕说大家都说这个节过得太快了。
这首词写的是清明节的景色,但全篇没有出现“春”、“花”之类的字眼,却处处有景,处处生情,把清明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传神。
首句写清明时的满城春色,“春城”即江城的别称,“江城”即指京城,也就是北宋京都汴梁,这里泛指当时都城开封。“春色满江城”,这是说,春色弥漫着整个城市。这一句中,既写出了景物,也写出了人物活动的环境,为下片描写清明时的市面和人们的活动作了铺垫。
“卖酒楼边红杏放,游人头上柳枝青。”两句,写清明时市面的热闹景象。“卖酒楼边红杏放,游人头上柳枝青”,这是说,卖酒的店铺旁边红杏开放,游人在头上戴着青青的柳枝,到处可见春色,到处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都道过清明。”结尾两句,总括全篇,说大家都说这个节日过得很快,其实不然,因为“过了清明还又春”。这句是说,过了清明节,春天还会继续地到来。
这首词写清明时的情景,但全篇没有写到“清明”二字,而是通过满城春色的描写和卖酒楼上、街头游人的生动画面,来表现这个节日的气氛和人们的活动。
全词语言通俗流畅,形象生动鲜明,意境清新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